尽管面临特朗普政府的强烈批评和施压,印度为何依然坚定地选择购买俄罗斯石油?白宫的再次指责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呢?
在前一天的讨论中,我们提到,特朗普威胁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时,印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然态度。印度外交部不仅清晰地表明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不会改变,而且在能源进口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叙事逻辑,显示出印度对自身能源安全的坚定追求。
面对印度的坚决态度,美国一方显得十分愤怒。特朗普的团队成员纷纷发声,对印度进行各种言辞的羞辱和谴责。特朗普甚至将印度与俄罗斯称为“死亡经济体”,表示他“完全不在乎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交易”,这样的言辞无疑带有侮辱的意味,显示出美方的不满。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毫不掩饰地抨击印度,声称由于印度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该国已不再是“重要的全球参与者”,其言外之意则是在暗示要将印度排除在美国所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之外。这一系列的言论无不反映了美国对于印度的愤怒以及对其国际角色的重新评估。
展开剩余62%白宫办公厅副主任米勒的最新声明为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批评再添了一把火。作为特朗普的重要顾问,米勒在8月3日的言辞中饱含不满,指责印度通过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资助战争”,称这一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他指出:“印度自称是我们在全球最亲密的伙伴之一,然而他们却拒绝接受我们的能源产品”,这样的讲话表达了美方对印方的不满和惋惜。
米勒的话被普遍认为是特朗普政府迄今为止对印度最激烈的批评,揭示出特朗普削弱印度与俄罗斯石油贸易的真正意图,实际上是想一举两得。这不仅是为了切断俄罗斯的外汇收入,使其在俄乌冲突中不得不归于被动,进而削弱俄罗斯的战斗力;同时,如果印度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就必然需要转向美国的能源产品,这也是为何在特朗普发出威胁后的第一时间,印度能源企业流出转向中东市场的消息。印度深知,过于依赖美国能源的潜在风险与后果。
同样的策略,美国也希望在针对中国时施展。最近,在中美在瑞典的谈判中,贝森特突然将俄乌冲突的问题引入讨论,并要求中国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否则将面临高额的关税制裁。这种策略与此前的对印度施压如出一辙。虽然中国曾大量进口美国的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但如今由于特朗普的关税加压政策,中国逐渐找到新的能源供应渠道,与美国的依赖关系显然减少。
这样的背景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何中美在瑞典的会谈未能达成新的共识。主要原因是美方试图超越当前的框架,强行引入一些原本不在讨论范围的话题,而且其卑鄙的单方面要求和长臂管辖相当无理。事实证明,即便是像印度这样的国家也拒绝屈服于美国的威胁,更何况中国作为在关税问题上毫不妥协的国家,当然不会在能源问题上向美国退让。
发布于:天津市睿迎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